空战英雄-吴奇烈士家风网

空军徽标

致敬 吴奇 : 长空洒热血 家书传深情

2024-08-07 13:44:49信息来源:抗美援朝纪念馆作者:阅读:

吴奇,男,1927年10月13日出生,江苏省高邮市人,中国共产党党员。中国人民志愿军空4师10团28大队飞行员,1950年12月21日随部队进驻安东(今丹东市)浪头机场,参加抗美援朝实战,1951年10月16日在空战中牺牲。

现安葬于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,墓地番号A区4-1-7。

投笔从戎,展翅飞翔 

投笔从戎,展翅飞翔

在抗美援朝纪念馆空军专题馆的“长空鏖战强敌”展区,镌刻着10个闪亮的名字,其中既有首创在朝鲜空战击落敌机的二级战斗英雄李汉,又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4架敌机的褚福田。他们,是志愿军空军首批参战的空4师10团28大队的10位飞行员,这些年轻的空中勇士以敢打敢拼的精神,共同打响了人民空军的第一仗,揭开了“空战之谜”。吴奇,就是“十勇士”中的一位。

1927年10月13日,吴奇出生在江苏省高邮县的一个富裕家庭。爷爷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中医,父亲是一名资深律师,母亲也曾在金陵女子学校中文系就读。和许多富家子弟一样,吴奇读完私塾后就考入了当地的江都中学,接受了良好的教育。

在江都中学,吴奇接触到革命思想,并在毕业之际和几位同学一起奔赴江苏盐城的新四军总部,来到抗日军政大学五分校参加革命。抗大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,睡的是大通铺,吃的是杂粮饭,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,按班、排、连编队,每天天不亮就吹起床号,晚上十点钟才能休息。一周下来,有的同学觉得与家里的生活差距太大,陆续离开了抗大五分校,而吴奇一直坚持了下来。

1945年8月,抗日战争胜利后,抗大五分校学员毕业分配到部队,吴奇来到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后勤处担任军需助理,不久便徒步奔赴东北。在解放战争中,吴奇被调到旅部后勤部负责给养工作,随部队参加了秀水河子歼灭战、四平保卫战等战斗,两次荣立二等功。

1947年11月底,多次立功的吴奇作为优秀干部,被推荐到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(俗称东北老航校)学习,成为学校的第三批飞行学员。在几乎“零基础”的情况下,吴奇与同学们结成互助学习小组,一起强化飞行训练,学习空气动力学、飞行原理、飞机操纵法、气象学、仪表学等专业课程。为了早日飞上蓝天,吴奇在地面上反复熟悉起飞、上升等一系列动作,一有空就坐到练习器上反复练习各种转弯,飞行技能迅速提高。两年后,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,又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航空学校学习,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飞行员。

家风传承,为国尽忠

从1944年参军离家,吴奇一直都没有机会回家,只能通过书信倾诉思念之情。1950年9月,一封家书让吴奇心乱如麻。从小就疼爱他的奶奶去世了,母亲怕他分心,直到丧事都办完了才写信告诉他。在信中,母亲对儿子讲述了自己对“尽忠”和“尽孝”的深刻理解,信中深情地写道:“妈妈想说的是,自古成大事者,都难免要经受‘忠孝’难以两全的考验。其实,对父母的‘孝’、对奶奶的‘孝’,与对祖国的‘忠’并不矛盾,这种‘忠’是更大程度上的‘孝’。‘孝’有多种表达方式,并不是说你长期守在妈妈、奶奶身边就是孝,当你对祖国尽忠了,也就是对奶奶和妈妈最大的孝。”

听到奶奶离世的消息,吴奇悲痛欲绝,而母亲的谆谆教导则坚定了他为国尽忠的决心。在一边是奶奶去世需回家料理后事,一边是部队战备执勤重任在肩的两难选择中,吴奇最后选择了坚守岗位,对亲人的殷切思念只能继续通过家书来表达。“接到来信,眼睛发黑,呆呆地想了一会,想我很小时,祖母那样的爱我教育与抚养我,家中困难时,仍然让我上学等等恩情,我一直是没有忘记的。妈妈,祖母在寿终前没有能看到我,这是一件很对不起他(她)老人家的憾事,但现已无法挽回,我只能在远远的怀着悲痛的心情吊念她老人家了。”


吴奇写给家人的信件

智勇护战友,热血洒长空

结束在第三航空学校的飞行训练后,吴奇先是于1950年8月随空军第四混成旅驻防上海,随后奉命移防东北,改编为志愿军空军第4师。1950年12月,吴奇随空4师10团28大队进驻安东浪头机场,成为空军最早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飞行员之一。在这里,他们在熟悉当面空中情况和向苏联空军学习空战战术的基础上,逐步实现了第一次战斗航法飞行、第一次战斗出动,并在1951年1月21日初战告捷,极大地增强了胜利信心。

1951年10月16日下午,吴奇所在的第四师10团飞抵清川江上空迎敌。在战斗中,吴奇发现从云层高处蹿出两架敌机直逼战友岳昌明,他立即喊话提醒,并追上去果断开炮,击落了其中一架敌机……岳昌明脱险了,可吴奇又陷入敌机的包围。吴奇射出三发炮弹后被敌机子弹击中,他一手捂着流血的胸部,一手紧握操纵杆向敌机冲去,敌机被这突如其来的撞击吓得慌忙逃窜。然而,当吴奇拉动上升操纵杆时,被打掉机尾的战机已无力升空。

“回国、回国,我要回国。”吴奇用微弱的声音说着,在塔台担任指挥的师长大声喊道:“吴奇!蹬左舵,向西南方向,西南方向是祖国……”

经昼夜搜索,人们找到了战机残骸和吴奇的遗体。战机水平翼脱落,尾翼被打掉,机身已完全被打坏,鲜血凝固在机舱,染红了周边的土地。座舱内吴奇头部半倚着操纵杆边沿,右手大拇指仍按着机关炮的按钮。

吴奇牺牲了,但他的战斗事迹和家风故事依然在流传。在他的家乡江苏省扬州市,建有“吴奇家风文化馆”,对外开放后参观者络绎不绝,现已成为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传承红色基因研学基地。在展馆中,陈列着吴奇曾用过的物品和寄给家中的信件,仿佛在诉说着英雄的故事和真挚的情怀。

文字:程豫

编辑:王晓文